知识库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肌缺血 > 预防

心肌缺血预防

心肌缺血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长期运动却坏了心脏?&mda...

病请描述:运动是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非常重要的策略和措施,适量的体力活动能够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然而,其实运动也是有两面性的,会给心血管系统带来压力,并可能引发或加重心脏症状。有时候,我们以为运动就是健康的代名词,认为“多一分运动就多一分健康”,但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平衡。 那么,怎样才算是适宜的运动,能够给心脏带来健康锻炼,而不是带来健康风险呢? 首先,要根据自身情况规划合理的锻炼计划。对于心脏健康且无症状的人,应始终鼓励他们锻炼身体。对于有明显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虚弱或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强调有监督的计划,在运动前进行医学筛查、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与分层,并了解与运动相关的压力。 其次,不要盲目的进行高负荷运动。许多人以为,运动时只要拼尽全力,就能看到更快的效果。在这个快节奏、压力大的年代,很多年轻人喜欢熬最长的夜,赶最晚的工,用最贵的面膜和眼霜,都会希望追求更快的效果,在短时间内达到减脂增肌的目的,切断了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心脏每天暴露于超负荷的压力之下,心脏会极度疲劳,造成短暂的心肌缺血等严重情况。正确的做法是,逐渐地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长,才能让身体逐步适应负荷。比如,如果决心为了健康而开始跑步,需要从两三公里的慢跑开始锻炼,而不是刚开始就以十公里作为目标。 另外,晚上10点后的夜跑也是不提倡的。有时候,加班后发现时钟指向了十点钟十一点钟,此时也不要强迫自己进行健康锻炼了!若已经因为熬夜而出现了经常性的疲劳、健忘、黑眼圈、视力下降、脱发等症状,意味着身体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了,此时让身体健康最好的方式是让它得到及时的充分的休息。 总而言之,只有适度的运动,才能够保持器官的健康。

沈迎 2025-05-13阅读量2075

心脏“杀手&rd...

病请描述:健康科普冠心病防治小课堂当前,冠心病已成为我国最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冠心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哪些人更容易得冠心病?冠心病如何治疗和预防?今天,下面就来给大家全面讲解。01什么是冠心病?冠状动脉是负责输送血液到心脏的血管,当这条重要的血管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02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冠心病主要致病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肥胖、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男性、年龄、家族史等。上述因素可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从而造成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出现心肌缺血。这些因素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生概率,被称为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除了性别、年龄和家族史是不可控危险因素,其他易患因素都是可控的,所以无论是冠心病的预防或治疗,都要控制好这些因素。03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冠心病临床症状主要是心绞痛,但表现多样。典型的心绞痛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表现为位于胸骨中下段的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颈肩部、上肢或背部,持续时间多在数分钟到半小时内,可伴有出汗。需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患者心绞痛症状并不典型,可能在休息时出现,可表现为胸闷气促,部位也仅仅位于颈肩部、上肢、背部、脸颊部或上腹痛,有些病人误认为是肩周炎、牙痛或胃病,容易误诊。04如何预防冠心病?01健康生活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量运动。02避免“三高”高血压患者应遵循医嘱,规律用药,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内;高血脂患者应低脂饮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03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05冠心病的治疗方法1、非药物治疗: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2、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延缓冠脉病变的进展:如抗凝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等);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扩张冠状动脉(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血压控制(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血脂控制(胆固醇合成抑制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及PCSK9抑制剂等);血糖控制(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3、手术治疗:包括心脏血管介入治疗(心脏内科医师完成)和冠脉旁路移植术(心脏外科医师完成)。冠脉介入治疗,俗称“支架植入”,是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进行冠脉造影,在X线下对病变狭窄部位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或应用药物球囊,消除或减轻冠脉狭窄,使心肌恢复供血。 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搭桥手术。此手术在心外科实施,心外科医生使用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作为“桥血管”,将其从升主动脉绕过狭窄/闭塞的冠脉搭至病变远端正常血管段。值得注意的是,明确的冠心病,无论采用哪种手术方法,均需要终身服药治疗预防再次心绞痛发作,同时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冠心病的易患疾病,对冠心病的治疗和提高生活质量都非常有意义。06温馨提示立冬已过,寒意袭来,此时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特别是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来说,秋冬时节是非常严峻的考验。因此,对于老年人及冠心病高危人群,在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同时,冬季也要做到防寒保暖、适量运动。建议:1.注意保暖,特别是脸和四肢的保暖,在温度低的时候应该避免外出,以免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尤其是寒露后的“寒冷天”,由于空气中雾霾增高,含氧量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2.要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中运动,但是为了增强机体抵抗力,天气好的时候应该适当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肌供血能力,有助于预防冠心病。3.晨练别太早,不少中老年人都有早起晨练的习惯。但在初冬,这有可能带来很大的健康风险。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在冬季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

郑远 2025-02-28阅读量2498

冠状动脉扩张怎么办?不要慌,...

病请描述:冠状动脉异常扩张 1812年,Bougon首先描述了冠状脉异常扩张; 1953年,Trinidad等人发表了49例“冠状动脉瘤”; 两个术语被交替使用来表示冠状血管的动脉瘤样扩张;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oronaryarteryaneurysms,CAAs)被定义为冠状动脉扩张节段的直径是其正常相邻节段血管直径的1.5倍以上。在成人中,如果冠状动脉扩张节段血管直径是正常相邻参考血管直径的4倍以上或扩张节段直径大于20mm,称为巨大冠状动脉瘤(coronaryarteryaneurysm,CAA)。CAA通常用于表示局限性的冠状动脉扩张,扩张血管节段涉及血管总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下,而冠状动脉扩张CAE则用于表示更长、更弥漫的动脉扩张,扩张血管长度超过所在血管总长度的三分之一。 报道的冠状动脉瘤发病率范围广泛从0.3%到5%; 男性高; 冠状动脉床的近端比远端多; 右冠状动脉通常是最受影响的动脉(40%),其次是左前降支(32%),左主干是受影响最小的动脉(3.5%)。 从病理上,CAAs患者可以分为三组,动脉粥样硬化组、炎症组以及非炎症组。动脉粥样硬化组或炎症组血管扩张常常累及一支或者一支以上的冠状动脉,而先天性的或者医源性的CAAs通常只累及一支冠状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是成人CAAs最常见的原因。大约有50%的CAAs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性疾病(血管炎和结缔组织疾病):如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马凡综合征、狼疮都可以导致CAAs。其中KD是儿童CAAs最常见的原因,KD患儿患CAAs的概率可达15%~25%。 非炎症等其他方面:包括介入操作相关、感染、毒物中毒、先天性均可造成冠状动脉异常扩张。 可能的风险因素: 临床表现及评估 大多数CAAs在临床上是无症状的,仅在冠状动脉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时偶然发现。然而,临床症状可由以下原因之一引起: 1)伴有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可导致心绞痛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大动脉瘤腔内局部血栓形成可导致远端栓塞和心肌梗死(MI); 3)一些CAA和SVGA的大量增大会导致相邻结构的压缩; 4)动脉瘤破裂虽然罕见,但可引起急性心包填塞; 5)即使在没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下,微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应激性心肌缺血。 哪些检查有用? 造影不一定能看清楚; IVUS有用:它能更好地描绘血管壁结构,并有助于区分真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由于斑块破裂或邻近狭窄而出现动脉瘤样外观的节段;便于辅助PCI; CTA有用; OCT在评估CAA中的使用受到红外光扫描直径的限制. 药物治疗有哪些? 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目前仍在研究;没有高质量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这些患者中使用升级的抗血小板或抗血栓治疗方案;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CAE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抗凝治疗可能具有优势。目前的指南建议抗凝治疗只适用于有较大或迅速扩大CAA的川崎病患者。目前的指南只建议华法林用于大型和巨大CAA的川崎病患者; 硝酸盐等血管扩张剂不能用:已被证明会加剧孤立性大CAA或CAE患者的心肌缺血,因此建议避免使用。在CAAs患者治疗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即使它们可以降低心肌的氧需求量,但也可能导致血管痉挛; 在川崎病患者中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可导致较高的CAA消退率和较低的MACE发生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可能有助于治疗和预防CAAs的进展。钙通道拮抗剂的使用由于其抗痉挛作用,会改善CAAs患者慢血流的情况。 冠脉介入治疗 1.研究比较少; 2.动脉瘤状/扩张为罪魁祸首血管PCI:手术成功率低,无复流高以及远端栓塞风险高; 3.更高的死亡率和支架内血栓。 方案建议 CAA罪犯血管时,恢复血流为主;由于缺乏支持性数据,对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CAA干预的决定相当复杂; 血栓抽吸; 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等; 囊状动脉瘤和小假性动脉瘤不累及主要侧分支可采用覆盖支架治疗; 囊状或梭状动脉瘤累及主要侧分支时,可采用球囊或支架;对于SVGAs较大或迅速扩张的患者,或引起症状性外压的患者,使用Amplatzer闭塞器经皮闭合或弹簧圈(伴或不伴PCI)对原生血管进行栓塞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替代方法。 辅助线圈栓塞或手术 由于缺少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CAAs相关的手术治疗规范主要基于回顾性病例研究以及专家共识。 目前推荐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有:(1)合并严重或者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2)位于左主干或大分支分叉附近的CAAs;(3)多发或巨大的CAAs(直径>20mm,或病变直径>参考直径的4倍);(4)CAAs具有严重的机械并发症(压迫心脏以及邻近大血管、瘘管形成、瘤体破裂、瘤体巨大血栓);(5)破裂高风险,如动脉瘤体积迅速增大;(6)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的任何类型的动脉瘤等。CAAs的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动脉瘤切除或排除、重建、补片或混合修复、结扎合并CABG。 处理流程图 覆膜支覆膜支架运送的挑战:覆膜支架很硬,通过大的冠状动脉引导导管或导管鞘运送,这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支架迁移、夹层、穿孔等),特别是在弯曲的血管中。它们也限制了侧分支的进入,并可能不完全覆盖动脉瘤,在动脉瘤囊中留下持续的泄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严重的扭曲,钙化,或害怕侧分支,不可能放置覆膜支架 支架辅助线圈栓塞技术:一种常用的技术,在治疗脑动脉瘤,可以使用。 支架辅助线圈技术:使用这种技术,通常在支架植入前在动脉瘤内放置微导管,然后在低压下将冠状动脉支架放置在动脉瘤段,然后线圈可以通过微导管包裹支架。然后进行支架后扩张。如果需要,额外的线圈可以通过支架支架推进,但这可能是困难的,通常不是必要。 未满足的需求及展望 以上来源于正规文献,知网和PUBMED搜索获取。

李永光 2024-10-28阅读量3906

你的颈椎,可能正悄悄&ldq...

病请描述:在这个“低头族”盛行的时代,你是否知道,你的颈椎不仅仅承担着支撑头部的重任,它还可能在不经意间“闹情绪”,甚至牵连到你的心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颈心综合征的神秘面纱。 颈心综合征:颈椎与心脏的“不解之缘”想象一下,颈椎和心脏,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器官,竟然能因为颈心综合征而“同舟共济”。简单来说,颈心综合征就是颈椎病“越界”了,它不仅影响了颈椎本身,还通过压迫神经和血管,引发了一系列心脏问题,如心绞痛、心律不齐、高血压等。 为什么颈椎“闹情绪”,心脏也遭殃? 1. 颈椎的“叛逆期”:压迫与刺激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指出,当颈椎出现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或韧带损伤时,就像是颈椎进入了“叛逆期”,它开始压迫和刺激周围的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这些神经可是心脏的“遥控器”,一旦它们被“捣乱”,心脏就得跟着“受罪”。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加速,仿佛心脏在赛跑;迷走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感觉就像心脏被“掐住”了一样。 2.椎动脉的“交通堵塞”更有趣的是,颈椎问题还可能导致椎动脉“交通堵塞”,就像城市交通高峰期一样,血液供应不到延髓内心血管调节中枢,导致它“罢工”或“混乱指挥”。这样一来,冠状动脉舒张功能异常,心脏传导系统也乱套了,心律失常自然就找上门来了。 颈心综合征的“三大典型症状” 1. 心绞痛也“假冒”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可不简单,它常常突然发作,疼起来像胸口压了块大石头,还可能放射到肩部和上肢。不过别担心,这种心绞痛与真正的心脏病不同,它多在低头工作、高枕睡眠或突然扭头后出现,而且服用心绞痛药物相关效果不佳。王明杰博士提醒,这时就要怀疑是颈椎出问题了! 2.心律不齐的“调皮鬼”颈椎病导致的心律不齐,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它通常没有心血管器质性病变,却常常因为姿势的改变而诱发。更有趣的是,这种心律不齐对抗心律失常药物多不“感冒”,让人哭笑不得。 3.高血压的“串门”颈性高血压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它一般没有动脉硬化等器质性病变,却偏爱在头颈部姿态改变时“凑热闹”。血压波动大,服降压药也常常收效甚微。但别担心,只要颈椎问题解决了,高血压或许就能“不药而愈”。 治疗与预防:给颈椎“松绑”,让心脏“自由呼吸”面对颈心综合征,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王明杰博士推荐了一系列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治疗、针刺治疗、牵引治疗、物理治疗等。这些方法旨在恢复颈椎的正常形态结构,解除对神经和血管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此外,预防也至关重要。选对枕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做颈部运动、注意保暖……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动作,其实都是对颈椎的温柔呵护。记住,只有让颈椎“舒服”了,心脏才能“安心”工作。颈心综合征,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名词,其实就藏在我们日常的每一个不良姿势里。通过今天的科普,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关注自己的颈椎健康,避免让颈椎“闹情绪”,连累到无辜的心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给颈椎“松绑”,让心脏“自由呼吸”吧!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2607

心肌缺血预防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0
问诊量:0
心血管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难治性心衰、心律失常、高脂、高粘血症的诊治
评分:0
问诊量:0
脑血栓、脑出血、脑外伤、神经炎、眩晕症等疾病。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栓吸收;改善脑代谢、恢复脑功能 ;及时纠正代谢障碍、防止心肌缺血、缺氧及肺水肿、肺内感染,改善肝、肾功能,促进解毒、排尿功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营养等,有利于提高机体整体防卫功能。

心肌缺血预防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3.3万

心内科